复旦大学等单位探索建立了“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着重培养有临床实践能力的合格医生。经过5年实践,已培养出合格医生600余名,其中不少毕业生扎根基层医院。
日,每四年评选一届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颁布,由复旦大学牵头,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高校共同参与的《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和创新》,获得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实现了上海市高等教育在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方面的“零突破”。同时,在9月20日举行的中美医学教育高层论坛上,作为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核心的“5+3”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该成果因何获奖?有何魅力?记者日进行了采访。
学生因何青睐?
“双重身份”破解学医年限长、投入大难题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记者见到了正在门诊忙碌的复旦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三年级学生李苗,她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山医院的住院医师。“双重身份”让她格外忙碌,“恨不得把时间分成两半来用”。然而,令李苗欣慰的是,她不需要像从前那样在获得硕士学位后再进行两到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只要考核合格就可以在毕业前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让她节省了不少时间。
李苗所属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被称为“5+3”模式。所谓“5+3”,是指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再加上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生合格毕业后可以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4个证书,简称“四证合一”。
“这种培养方式让我们医学生看到了希望,虽然在读研这3年辛苦一些,但投入有了效果,不用再像我现在这样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北究票弦涤诤幽现幸揭┐笱�、去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目前正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规培”的张海英告诉记者,不断延长的學習年限让30岁的她感到难以承受。
“临床医学教育只是培养了合格的医学毕业生,却没有培养出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合格医生�!�复旦大学卫生政策副研究员包江波告诉记者,在我国,学医年限长、投入大、产出慢,让很多学生“畏医”、“弃医”�!俺鱿终庵智榭鍪导噬鲜且蛭逃臀郎牟患嫒�。在传统的医学教育版图中,医学院校以学校围墙为界,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教育生态。在学校學習的知识并不能在医院里付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上海录
时间:2025-05-23 14:0:53上海商学院是本科还是专科(
时间:2025-05-23 12:0:42上海纽约大学属于什么级别
时间:2025-05-23 02:0:37云南警官学院上海录取分数
时间:2025-05-19 1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