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当主播的不二之法
自由、活跃,似乎是大部分学生对广院的第一印象。“我们在校时,广院的挺活跃的,挺多新鲜的东西”,和许多校友一样,康辉仍然习惯称呼母校为“广院”,“尤其广院教育中艺术成分比较多,这种环境能让每个人都自由地寻找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未必是一板一眼地坐在课堂里接受�!�
氛围相对自由,但专业上的标准却没有丝毫放松。李梓萌回忆说,虽然学校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但当年的她更愿意安安静静地在图书馆里學習,享受那里磨砺自身的时光。在语音學習阶段,康辉遇上了严谨认真的小课老师陈京生,“陈老师脾气很好,但是并不是磨一磨就能过去,他永远会拿专业标准去要求你,不会网开一面�!痹诿挥腥魏谓菥犊勺叩挠镆魧W習中,习惯性希望达到高标准的康辉甚至感到“很难受”,“那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专业學習,怀疑这么痛苦地學習是不是值得�!钡侨绻挥械背醯哪欠葜粗团�,谁又能预见到今日的一切,“所以有梦想的你们,勇敢去闯吧!”
和康辉一样,欧阳夏丹在入学之初,对自己的专业成绩也没有太大自信,“像我们南方来的都是‘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要纠正的东西很多�!钡灯鸾饩龅陌旆ǎ埠芗虻ィ翰欢系亓废�。每天清晨,操场上、楼底下、核桃林里,都曾是他们练声的地方,“一个人恨不得抢一棵树,”欧阳夏丹说,“我们南方的那几个孩子早晨起来都互相督促,大家成群结队地出去练声。”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字音渐渐与骨骼、肌肉达成了默契,发声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有一天,我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好像突然有一种开窍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康辉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有了自信,也找到了这个专业吸引自己的地方,所以有的时候,一些笨功夫、慢功夫,一定要下够了,才可能真的带来变化。”
“跨界”而来的郎永淳面临的压力更大,他要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本科生四年的学业,自称“年少轻狂”的他入学不久就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交通台实习,之后又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的创办,常常需要在学校和电视台之间来回奔波。“就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郎永淳说,“那个时候和同学谈天说地,经常会有年少轻狂的醉酒之言,说将来我们要铁肩担道义,要推动社会发生正向的改变。”事实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5年高考自主招生学校名
时间:2023-09-17 03:0:45高考自主招生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3-09-13 12:0:442025年还有高考自主招生吗
时间:2023-09-15 19:0:422019年高考自主招生要多少
时间:2023-09-19 08:0:48